
南陽師范學院近五年在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中榮獲獎項17項。
□張君明 劉瀟瀟
初夏,走進南陽師范學院,一步一景讓人心曠神怡,大學生們行色匆匆奮斗的身影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年來,臥龍學子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共獲國家級獎勵180多項。其中,在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一等獎3項,全省僅8項,獲獎數量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2022年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榮獲國家級獎項8項;在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中,從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全國1458所高校10萬余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總決賽特等獎;手球健兒們斬獲2022年中國大學生手球項目“云上”挑戰賽8項全國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織的全國1098所本科院校評比中,南陽師范學院藝術類競賽指數評價獲得A-等級,綜合排名全國前5%—10%,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一。
這樣的榮耀并非個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專家工作組發布了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在2017年—2021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榜單排行中,南陽師范學院位列全國新建本科院校第30名,獲獎405項,項目數量位列河南省第一……
喜報頻出、捷報頻傳,不僅僅是藝術類競賽,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都有驚人的表現,如此璀璨的成績背后,隱藏的是該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神奇密碼,讓我們一探究竟。
以賽促學 探索實踐育人新載體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2022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績揭曉,南陽師范學院33支參賽隊伍共獲國家一等獎1項,省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4項。其中,由周宏兵老師指導,劉力歌、趙松曼、趙迦勒同學組成的參賽隊伍,從全省2400多支本科代表隊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省9支獲國家一等獎的參賽隊伍之一,實現了該校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奪得國家一等獎的歷史性突破。
無獨有偶。從2015年到2022年,在中國圖學學會官方公開的3898條獲獎作品數據中,南陽師范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BIM技術與工程研究中心榮獲11枚“龍圖杯”獎牌,位居全國院校組獲獎數量排行榜第二。
“優異成績的取得并非偶然,是學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結出的碩果。”南陽師范學院教務處處長謝海泉一語中的。為更好施行“以賽促教,以教促學”,學校先后出臺了《南陽師范學院關于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的暫行規定》《南陽師范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有效的激勵政策,通過比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不斷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各種競賽可以說是貫穿全年,一般在春季組織校級比賽,選拔一些學生參加省賽,暑假集中進行集訓,秋期出征參加省賽和國賽。”南陽師范學院教務處副處長侯書進表示,學校鼓勵學生跨學科組建團隊,做到一院一品牌,一院一主導,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校級、省級以及國家三級競賽,積極探索以大賽為載體的實踐育人模式。
為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學校采取多種激勵機制,明確規定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的指導教師,在職稱評定中可以獲相應積分,在評優評先中可以優先考慮;競賽獲獎學生則可以折算相應的素質學分,在學院年度評優評先中同樣優先考慮。同時,學校每年大概有100萬元的專項經費用于大學生創新項目扶持,讓創新創業的種子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為培養具有強烈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學校成立了校級就業與創新創業領導小組,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從政策保障、資金支持等方面保障項目團隊所向披靡,愈戰愈勇。
“比賽是淬煉學生能力的一種極好的載體。”據南陽師范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楊洋介紹,僅2022年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校報名參賽2091項,8855名學生參與,學生參與度之廣可見一斑。
可以說,“以賽促教,以教促學”作為實踐育人的新模式,不僅讓臥龍學子在各項權威賽事中摘金奪銀,而且推動人才培養質量一路高歌。
產教融合 構建協同育人新模式
“參與產學研合作,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對職業生涯產生了深遠影響。”物聯網工程專業2019屆畢業生呂少飛正是學校產教融合的受益學生之一。
2018年,由李超教授、惠明博士牽頭,帶領學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專業的15名優秀本科生,組成產學研團隊,與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共同成立的“河南省防爆與智能消防特種裝備創新中心”成功獲批南陽市首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校企合作研發成果“智能防爆消防系統開發及應用”榮獲2020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這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南陽師范學院高度重視校地校企合作,通過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活動等,不斷開拓校地校企協同育人平臺。2022年學校合計走訪115家用人單位,新建立就業實習基地49個,拓展就業崗位4000余個,先后與淅川、社旗、新野、桐柏等縣簽署校地科技合作協議,與南陽市科技局下屬科技大市場三方合作共建縣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共同營建相互融合、協同共進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其中,結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安全需求和南陽市特色優勢產業,南陽師范學院作為牽頭單位協同清華大學、河南省南水北調辦公室等14個單位共同成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安全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校地校企聯合先后成立了臥龍防爆電機產業學院、現代印刷與感光材料產業學院等8所產業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學校與牧原集團合作獲批“智慧與健康養殖”河南省重點產業學院;2022年,學校與樂凱華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并獲批“先進感光高分子材料”河南省特色行業學院,帶動了一大批學生參與其中,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對于建設產業學院的初衷,南陽師范學院校企合作處處長李超表示,圍繞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目標,南陽師范學院深入探索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的有效銜接,形成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團隊(平臺)建設等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機制,形成合作育人、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良性循環。
數字是最直接的證明:近三年,學校與企業共同編寫30余部校企合作教材,開發校企合作課程80余門。學校專門制訂教師能力提升計劃,要求45歲以下青年教師必須有半年以上行業實踐經歷,派出教師到行業掛職年均60多人次。2017年以來,學校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數量達202項,居河南省屬本科高校前列。“全媒體產教融合基地”“智能防爆裝備創新實訓實習基地”入選河南省產教融合品牌項目。
良師為基 實現以才育才大循環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要培養優秀的學生,先培養出優秀的教師。以才育才,助力實現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目前已成為南陽師范學院領導集體的戰略共識。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積極引進高水平師資為一流人才培養奠定了深厚基礎。
學校歷來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創新實施“剛柔并濟”的靈活引才制度,面向海內外選聘杰出人才,實施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和臥龍學者、臥龍特聘教授選聘工程,在最大程度上激發了引人、用人的活力。
目前學校形成了一支以高層次專家為核心,以教授、博士為骨干、中青年優秀教師為主力的高水平專業教師隊伍,為培養高水平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帶來的必將是耀眼的科研成果:近年來學校獲立國家級科研項目160多項?;瘜W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材料學科接近前1%。在全球自然指數排行榜上,連續4年居全國高校100到150位,在河南省高校中穩居前5位……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新賽道上探索新航向,南陽師范學院仍在不懈追求,努力為臥龍學子們打造一片創新創業新天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國家級獎項緣何捷報頻傳?
初夏,走進南陽師范學院,一步一景讓人心曠神怡,大學生們行色匆匆奮斗的身影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南陽師范學院近五年在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中榮獲獎項17項。
□張君明 劉瀟瀟
初夏,走進南陽師范學院,一步一景讓人心曠神怡,大學生們行色匆匆奮斗的身影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年來,臥龍學子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共獲國家級獎勵180多項。其中,在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一等獎3項,全省僅8項,獲獎數量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2022年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榮獲國家級獎項8項;在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中,從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全國1458所高校10萬余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總決賽特等獎;手球健兒們斬獲2022年中國大學生手球項目“云上”挑戰賽8項全國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8月,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織的全國1098所本科院校評比中,南陽師范學院藝術類競賽指數評價獲得A-等級,綜合排名全國前5%—10%,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一。
這樣的榮耀并非個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專家工作組發布了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在2017年—2021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榜單排行中,南陽師范學院位列全國新建本科院校第30名,獲獎405項,項目數量位列河南省第一……
喜報頻出、捷報頻傳,不僅僅是藝術類競賽,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都有驚人的表現,如此璀璨的成績背后,隱藏的是該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神奇密碼,讓我們一探究竟。
以賽促學 探索實踐育人新載體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2022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績揭曉,南陽師范學院33支參賽隊伍共獲國家一等獎1項,省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4項。其中,由周宏兵老師指導,劉力歌、趙松曼、趙迦勒同學組成的參賽隊伍,從全省2400多支本科代表隊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省9支獲國家一等獎的參賽隊伍之一,實現了該校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奪得國家一等獎的歷史性突破。
無獨有偶。從2015年到2022年,在中國圖學學會官方公開的3898條獲獎作品數據中,南陽師范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BIM技術與工程研究中心榮獲11枚“龍圖杯”獎牌,位居全國院校組獲獎數量排行榜第二。
“優異成績的取得并非偶然,是學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結出的碩果。”南陽師范學院教務處處長謝海泉一語中的。為更好施行“以賽促教,以教促學”,學校先后出臺了《南陽師范學院關于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的暫行規定》《南陽師范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有效的激勵政策,通過比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不斷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各種競賽可以說是貫穿全年,一般在春季組織校級比賽,選拔一些學生參加省賽,暑假集中進行集訓,秋期出征參加省賽和國賽。”南陽師范學院教務處副處長侯書進表示,學校鼓勵學生跨學科組建團隊,做到一院一品牌,一院一主導,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校級、省級以及國家三級競賽,積極探索以大賽為載體的實踐育人模式。
為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學校采取多種激勵機制,明確規定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的指導教師,在職稱評定中可以獲相應積分,在評優評先中可以優先考慮;競賽獲獎學生則可以折算相應的素質學分,在學院年度評優評先中同樣優先考慮。同時,學校每年大概有100萬元的專項經費用于大學生創新項目扶持,讓創新創業的種子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為培養具有強烈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學校成立了校級就業與創新創業領導小組,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從政策保障、資金支持等方面保障項目團隊所向披靡,愈戰愈勇。
“比賽是淬煉學生能力的一種極好的載體。”據南陽師范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院長楊洋介紹,僅2022年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校報名參賽2091項,8855名學生參與,學生參與度之廣可見一斑。
可以說,“以賽促教,以教促學”作為實踐育人的新模式,不僅讓臥龍學子在各項權威賽事中摘金奪銀,而且推動人才培養質量一路高歌。
產教融合 構建協同育人新模式
“參與產學研合作,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對職業生涯產生了深遠影響。”物聯網工程專業2019屆畢業生呂少飛正是學校產教融合的受益學生之一。
2018年,由李超教授、惠明博士牽頭,帶領學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專業的15名優秀本科生,組成產學研團隊,與南陽防爆電氣研究所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共同成立的“河南省防爆與智能消防特種裝備創新中心”成功獲批南陽市首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校企合作研發成果“智能防爆消防系統開發及應用”榮獲2020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這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南陽師范學院高度重視校地校企合作,通過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活動等,不斷開拓校地校企協同育人平臺。2022年學校合計走訪115家用人單位,新建立就業實習基地49個,拓展就業崗位4000余個,先后與淅川、社旗、新野、桐柏等縣簽署校地科技合作協議,與南陽市科技局下屬科技大市場三方合作共建縣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共同營建相互融合、協同共進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其中,結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安全需求和南陽市特色優勢產業,南陽師范學院作為牽頭單位協同清華大學、河南省南水北調辦公室等14個單位共同成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安全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校地校企聯合先后成立了臥龍防爆電機產業學院、現代印刷與感光材料產業學院等8所產業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學校與牧原集團合作獲批“智慧與健康養殖”河南省重點產業學院;2022年,學校與樂凱華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并獲批“先進感光高分子材料”河南省特色行業學院,帶動了一大批學生參與其中,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對于建設產業學院的初衷,南陽師范學院校企合作處處長李超表示,圍繞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目標,南陽師范學院深入探索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的有效銜接,形成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科學研究、團隊(平臺)建設等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機制,形成合作育人、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良性循環。
數字是最直接的證明:近三年,學校與企業共同編寫30余部校企合作教材,開發校企合作課程80余門。學校專門制訂教師能力提升計劃,要求45歲以下青年教師必須有半年以上行業實踐經歷,派出教師到行業掛職年均60多人次。2017年以來,學校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數量達202項,居河南省屬本科高校前列。“全媒體產教融合基地”“智能防爆裝備創新實訓實習基地”入選河南省產教融合品牌項目。
良師為基 實現以才育才大循環
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要培養優秀的學生,先培養出優秀的教師。以才育才,助力實現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目前已成為南陽師范學院領導集體的戰略共識。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積極引進高水平師資為一流人才培養奠定了深厚基礎。
學校歷來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創新實施“剛柔并濟”的靈活引才制度,面向海內外選聘杰出人才,實施教師能力提升工程和臥龍學者、臥龍特聘教授選聘工程,在最大程度上激發了引人、用人的活力。
目前學校形成了一支以高層次專家為核心,以教授、博士為骨干、中青年優秀教師為主力的高水平專業教師隊伍,為培養高水平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帶來的必將是耀眼的科研成果:近年來學校獲立國家級科研項目160多項?;瘜W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材料學科接近前1%。在全球自然指數排行榜上,連續4年居全國高校100到150位,在河南省高校中穩居前5位……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新賽道上探索新航向,南陽師范學院仍在不懈追求,努力為臥龍學子們打造一片創新創業新天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聲明: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