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工后的中航洛陽光電項目建設現場。倪睿 攝
□本報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范坤鵬
“開工!”1月28日,在孟津區黎明化工院專用新材料項目現場,隨著一聲令下,全市總投資1820億元的160個項目正式集中開工。
作為與全省同步舉行的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洛陽動員全市上下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精神狀態,開足馬力拼經濟、抓投資,奮力跑好新年“第一棒”。
自2021年7月全省發出項目建設“最強動員令”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把“三個一批”和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穩定經濟運行的主要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洛陽聚焦新技術、新基建、新業態,招商引資聚焦“風口”產業,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寧德時代、凱盛科技、華為技術、海瀾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紛紛落地。
“三個一批”,聚浪成潮,浩蕩向前,正引領河洛大地闖出新的天地。
高位推動精心部署
在與全省同步舉行首期重大項目建設暨“三個一批”推進會后,洛陽市委、市政府堅持高位推動,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抓,市委經濟工作會、市十二次黨代會、市委全會和市政府工作報告多次作出安排部署,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工作推進會聽取進展、研究解決重大問題。38名市級領導分包70個省市重點項目,建立市級問題調度例會制度,累計協調解決“硬骨頭”問題160余個,在全市示范形成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的濃厚氛圍。
洛陽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三個一批”活動作為加快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的重要抓手,建好機制、注重時效、扎實推進。
洛陽市委成立7個督導組,“一對一”分包縣區開展駐點指導、問題收集協調、結果回訪核查;市縣聯動落實問題辦理“四單”制,實現“現場解決—分級協調—專班交辦—督查反饋”全流程辦理。
為完善政策體系,洛陽市政府制定惠企紓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1+3”政策體系,相關職能部門圍繞用地保障、融資困難、用工緊缺等痛點、堵點,出臺了洛陽市推進重點項目建設38條工作機制等各類惠企政策30余項。
精準招商搶抓“風口”
“洛陽樹牢‘項目為王’鮮明導向,錨定萬億級經濟總量目標,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以搶抓產業風口為主線,持續加強產業鏈精準招商,統籌推進‘三個一批’活動。”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表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樹牢“店小二”的服務理念,圍繞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做到“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項目轉、工作盯著項目干”,全力以赴推動項目早日建成投產。
洛陽市認真落實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打出大員招商、產業集群招商、駐點招商“組合拳”,把招商引資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抓手。同時,完善領導干部常態化“走出去”機制,以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為招商重點區域,立足先進裝備、光伏新能源、文旅等優勢產業,設立招商聯絡處、駐點招商組,通過大招商引進大項目、助力大發展。
招引聚焦“風口”產業。洛陽將新能源電池、電子顯示材料、人工智能等確定為重點發展的“風口”產業,系統梳理產業鏈,找準招商的目標項目。針對“風口”產業特點,設立100億元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金,以基金招商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新興產業搶灘“登陸”。中州時代、華為技術等一大批標志性項目成功落地。智能裝備入選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光電元器件產業規模全省第一,十大產業集群規模達到2400億元。在氫能儲能、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搶占先機,東旭氫能電機裝備產業園順利投產,360數字創新總部落子布局。
數據顯示,在前六期全省“三個一批”活動中,洛陽市共集中簽約190個項目,投資總額1941億元,居全省前列。第七期洛陽市實施“簽約一批”項目51個,總投資428億元。
要素保障加速落地
“從簽約到開工僅用時不到100天,之前都是企業催政府,沒有像咱洛陽這樣政府催企業的,讓我們感覺到了洛陽滿滿的誠意。”談及前期手續辦理,寧德時代洛陽基地項目負責人頗有感慨。
洛陽市緊盯制約項目落地的瓶頸問題,努力跑出項目落地“加速度”。
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堅持政府靠前服務,對規劃審批、文物考古、環評等15個前期事項全部實行政府代辦。實現開發區內一般性投資項目“全承諾、拿地即開工”。
加快推進“標準地”改革。在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等基礎上,明確工業用地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帶“標準”出讓,實現項目開工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益“雙提升”。
構建全流程并聯審批機制。深入推進審批流程再造,推行“容缺辦理”“多評合一”“聯合驗收”等舉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再壓縮。
截至目前,洛陽市“承諾制+標準地”改革全省領先,省重點項目綜合考評排名第一,“三個一批”項目數量、投資額均居全省前列。洛陽市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共實施項目311個,計劃總投資2857億元,項目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項目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經濟興。在“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有力帶動下,2022年,洛陽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58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5%,項目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徐衣顯表示,下一步,洛陽市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省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會議精神,聚焦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領域,加強項目謀劃,做好項目儲備。同時,推進項目審批,加速項目落地,籌措項目資金,加快項目建設,在全市迅速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熱潮,確保一季度項目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項目為王”樹導向 蓄勢建強副中心
1月28日,在孟津區黎明化工院專用新材料項目現場,隨著一聲令下,全市總投資1820億元的160個項目正式集中開工。
復工后的中航洛陽光電項目建設現場。倪睿 攝
□本報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范坤鵬
“開工!”1月28日,在孟津區黎明化工院專用新材料項目現場,隨著一聲令下,全市總投資1820億元的160個項目正式集中開工。
作為與全省同步舉行的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洛陽動員全市上下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沖刺”的精神狀態,開足馬力拼經濟、抓投資,奮力跑好新年“第一棒”。
自2021年7月全省發出項目建設“最強動員令”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把“三個一批”和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穩定經濟運行的主要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洛陽聚焦新技術、新基建、新業態,招商引資聚焦“風口”產業,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寧德時代、凱盛科技、華為技術、海瀾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紛紛落地。
“三個一批”,聚浪成潮,浩蕩向前,正引領河洛大地闖出新的天地。
高位推動精心部署
在與全省同步舉行首期重大項目建設暨“三個一批”推進會后,洛陽市委、市政府堅持高位推動,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抓,市委經濟工作會、市十二次黨代會、市委全會和市政府工作報告多次作出安排部署,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工作推進會聽取進展、研究解決重大問題。38名市級領導分包70個省市重點項目,建立市級問題調度例會制度,累計協調解決“硬骨頭”問題160余個,在全市示范形成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的濃厚氛圍。
洛陽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三個一批”活動作為加快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的重要抓手,建好機制、注重時效、扎實推進。
洛陽市委成立7個督導組,“一對一”分包縣區開展駐點指導、問題收集協調、結果回訪核查;市縣聯動落實問題辦理“四單”制,實現“現場解決—分級協調—專班交辦—督查反饋”全流程辦理。
為完善政策體系,洛陽市政府制定惠企紓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1+3”政策體系,相關職能部門圍繞用地保障、融資困難、用工緊缺等痛點、堵點,出臺了洛陽市推進重點項目建設38條工作機制等各類惠企政策30余項。
精準招商搶抓“風口”
“洛陽樹牢‘項目為王’鮮明導向,錨定萬億級經濟總量目標,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以搶抓產業風口為主線,持續加強產業鏈精準招商,統籌推進‘三個一批’活動。”洛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表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樹牢“店小二”的服務理念,圍繞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做到“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項目轉、工作盯著項目干”,全力以赴推動項目早日建成投產。
洛陽市認真落實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打出大員招商、產業集群招商、駐點招商“組合拳”,把招商引資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抓手。同時,完善領導干部常態化“走出去”機制,以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為招商重點區域,立足先進裝備、光伏新能源、文旅等優勢產業,設立招商聯絡處、駐點招商組,通過大招商引進大項目、助力大發展。
招引聚焦“風口”產業。洛陽將新能源電池、電子顯示材料、人工智能等確定為重點發展的“風口”產業,系統梳理產業鏈,找準招商的目標項目。針對“風口”產業特點,設立100億元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金,以基金招商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新興產業搶灘“登陸”。中州時代、華為技術等一大批標志性項目成功落地。智能裝備入選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光電元器件產業規模全省第一,十大產業集群規模達到2400億元。在氫能儲能、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搶占先機,東旭氫能電機裝備產業園順利投產,360數字創新總部落子布局。
數據顯示,在前六期全省“三個一批”活動中,洛陽市共集中簽約190個項目,投資總額1941億元,居全省前列。第七期洛陽市實施“簽約一批”項目51個,總投資428億元。
要素保障加速落地
“從簽約到開工僅用時不到100天,之前都是企業催政府,沒有像咱洛陽這樣政府催企業的,讓我們感覺到了洛陽滿滿的誠意。”談及前期手續辦理,寧德時代洛陽基地項目負責人頗有感慨。
洛陽市緊盯制約項目落地的瓶頸問題,努力跑出項目落地“加速度”。
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堅持政府靠前服務,對規劃審批、文物考古、環評等15個前期事項全部實行政府代辦。實現開發區內一般性投資項目“全承諾、拿地即開工”。
加快推進“標準地”改革。在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等基礎上,明確工業用地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帶“標準”出讓,實現項目開工效率和土地利用效益“雙提升”。
構建全流程并聯審批機制。深入推進審批流程再造,推行“容缺辦理”“多評合一”“聯合驗收”等舉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再壓縮。
截至目前,洛陽市“承諾制+標準地”改革全省領先,省重點項目綜合考評排名第一,“三個一批”項目數量、投資額均居全省前列。洛陽市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共實施項目311個,計劃總投資2857億元,項目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項目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經濟興。在“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有力帶動下,2022年,洛陽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58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5%,項目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徐衣顯表示,下一步,洛陽市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省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會議精神,聚焦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領域,加強項目謀劃,做好項目儲備。同時,推進項目審批,加速項目落地,籌措項目資金,加快項目建設,在全市迅速掀起新一輪重大項目建設熱潮,確保一季度項目建設開好局、起好步,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聲明: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